思科总裁钱伯斯
【IT商业新闻网讯】(记者 王小凡)思科无疑是网络设备服务提供商中的霸主,可这个通讯行业的巨头在中国的收入比例却低的令外界有些惊诧。近,思科总裁钱伯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透露,“思科中国在全球收入中的比重为3%~4%。”,面对这样的业绩,他本人也表现出了些许尴尬与无奈。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迫使思科中国一年内进行了两次中国区的架构调整,而随之而来是钱伯斯本人无法预料的“混乱”。
2009年1月13,思科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瑞夫向外界宣布了思科公司在中国的深化发展战略—通过专注于“激励创新、合作共赢、领导力培养”三大方向,从而实现从思科中国到中国思科的转型。
当时的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升任中国思科副董事长。不仅负责销售和市场,也要参与战略制定实施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工作。
而在2010年2月起,思科将把亚太区及本区重新划分为三个大区,作为原亚太区组成部分的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将组成独立的思科大中华区。
在亚洲布局显然体现出了对思科中国的重视程度。可令人不解的是思科中国的高层人事布局。思科集团派出的“钦差大臣”史瑞夫出任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思科原中国区总裁林正刚成为副董事长,思科原亚太区总裁陈仕炜担任大中华区CEO,负责销售、市场。林正刚原本负责的销售和市场工作,被陈仕炜取代,外界称年事已高的林正刚为“半退休”状态。
这次变阵的更大改变是,在纵向的管理上,各部门直接向美国汇报了;而在横向的管理上,除了史瑞夫,还有一个陈仕炜。两者分别可以向思科总部汇报。
正是这种被思科称之为“全球独一无二的构架”,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两个头,两条线,两队人马,用思科员工的话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但调整仍在进行中。”
有思科员工抱怨,多头管理反而成了“说不清”,“纵向的管理一直都在,但横向的管理,而且是加强管理,让思科中国区业务有了很多变数,很多事情变了方向。”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更大的网络及手机市场,有超过7亿手机用户和近4亿互联网用户,由于思科贩售的是高阶设备、软件及视讯产品,因而对于思科而言,中国市场对其业绩成长将更加重要。
同其他IT巨头一样,中国越来越被重视,思科总裁钱伯斯几乎每年都要造访一次中国。钱伯斯说,在他1995年出任思科CEO之时,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关注中国市场。十五年过去了,在中国收入的比重,实在让钱伯斯难以启齿。更不要说和竞争对手放在一起类比了。
随着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思科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提高。思科称,截止5月1的会计年度第三季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27%至104亿美元。而钱伯斯所看重的中国市场却没有在财报上增添亮色,这多少让60岁的CEO脸面有些挂不住。大中华区的收入比例提升,应该是继续留任3-5年的钱伯斯主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