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先向中国政府施压,再向中国政府屈服的策略又一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当谷歌(Google)向中国政府屈服后,谷歌在中国的ICP执照获得续期。来自北京工商局的信息显示,谷歌中国在北京的几个核心公司均已完成2009年度企业年检,这意味着谷歌6月更重要的一道关已顺利跨过。针对此消息,《IT商业新闻网》记者第一时间电话求证谷歌中国有关负责人,对方尚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和表态。
谷歌此前曾表示,中国政府已发出警告,不再容许该公司把内地的搜寻网页自动转到香港的做法,否则不会为其续牌。谷歌昨天在官方博客上宣布,因为该公司在中国运营的网络内容提供商执照6月30到期,而续期申请仍未获批,谷歌很可能将无法继续在中国大陆运营Google.cn,为此谷歌计划改变自动跳转到香港网页的行为,在Google.cn的登录页中提供Google.com.hk的链接,并基于这种方式重新提出续期申请。
利益驱动 谷歌中国ICP许可证备受争议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认为,谷歌是商业网站,一切行为都是以商业利益为出发点。“我感觉谷歌这样做,表明它留恋大陆市场,既不想走又放不下面子,所以希望通过部分中国民众保留影响力。可以说,谷歌是利用了中国用户。即使是在退出这一问题上,谷歌高打政治牌的更终目的也还是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
几乎所有的西方媒体也都认为,谷歌公司在域名上停止跳转的更新举动其实是“更后一搏”。路透社6月30评论称,ICP许可证不能续期将使谷歌退回到当年还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时的状态,也将给谷歌其他在华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续期蒙上阴影。英国广播公司编辑韦伯认为,“谷歌的舞步现在要跟着中国当局的调子转”,因为从商业上讲,如果没有中国市场,谷歌号称“汇集世界信息”的雄伟蓝图中就会出现一个大洞,它担不起被赶出中国的后果。
法新社称,这更后48小时成了“谷歌的紧张等待”,可能意味着这家国际互联网搜索企业将远离中国市场。英国《金融时报》30称,谷歌若丢了中国牌照将受巨大冲击。文章援引互联网业内分析人士的话称,今年上半年,谷歌与中国政府间的对峙只产生了一些心理影响,但这次的冲击将是真实而巨大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宝国对媒体表示,网站是特殊行业,除了营业执照之外,还必须获得相关认定,才能运营。这个认定就是ICP牌照。只要谷歌通过了ICP年审,就表示可以进行网站经营。但ICP并不是影响其经营的唯一条件,另外还有工商、税务等很多方面。不过,如果ICP牌照没有通过的话,谷歌是一定不能进行网站经营的,这是一票否决。
鼓励外资企业依法在华运营 google.cn消失影响用户
三个月前,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说,将不再遵守中国政府审查搜索结果的要求;自2006年谷歌开设中文网站以来,一直遵守中国的审查制度。自3月份以来,谷歌不再提供经过审查的搜索结果,而是自动将谷歌大陆中文网站google.cn的用户转至对搜索结果不进行审查的香港网站google.com.hk。
中国政府官员未公开回应谷歌的改变。中国工信部发言人王立健周二说,工信部对谷歌的这一举措不做立即置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周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他尚未看到谷歌公司的新声明。他也未对此予以直接置评。他重申了中国的立场,即中国政府鼓励外资企业依法在华运营,也依法管理互联网。
对中国互联网的老用户而言,谷歌这种变化算不了什么。上海的一位谷歌用户小张(Justin Zhang)说,这根本没什么区别,用户仍旧可以通过google.com.hk、google.com.tw及 google.com来使用谷歌的服务。他指的是谷歌的台湾网址及其主要的全球网站。即使谷歌在华许可证不予延续,仍可通过这些海外网址来获取谷歌的服务。
但这种改变的确使谷歌的使用相比中国其它搜索引擎更为复杂、直感性差一些,可能使谷歌进一步远离中国主流的本地互联网市场。
对许多国家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要在放开信息获取渠道与本地审查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一直是个不小的挑战。例如在印度与泰国,谷歌及其它公司去掉了当地政府认为有异议或违反当地法律的内容。谷歌在泰国的YouTube视频服务阻止访问可能被视为冒犯国王的视频。在欧洲部分国家,纳粹的形象是违法的,谷歌也阻止这类链接。
谷歌流量出现下滑 中国业务遭质疑
根据易观国际监测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谷歌流量出现一定下滑,但客户及收入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其内地收入份额从上一季度的35.6%%下滑到了31%,百度的份额进一步上升到64%。
虽然各公司现在还未能提供第二季度的市场份额数据,但据百度高管近接受采访时指出,百度的收入份额已经达到70%以上。真若如此,谷歌的收入份额已经跌破30%。
不过,易观国际提供了不同的数据,他表示,今年1月是谷歌中国份额的更低点,之后其流量份额已经基本稳定,并有所回升。
谷歌的广告客户中粮我买网的数据证实了这个说法,据我买网相关负责人尚炎介绍,从我买网的广告效果来看,“跳转”之后,由于用户感受并无明显变化,谷歌(中国)的广告效果也基本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