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今年第一季度宣布盈利的智联招聘,目前却陷入一场高层内部争斗之中。上周末该公司员工分别收到两封来自CEO办公室、内容截然相反的邮件,一封是宣布罢免CTO余用彤、副总裁罗义华、技术部总监张春,而另一封则是宣布解除CEO赵鹏、COO雷卫明等高管职务,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对外公布这场纠纷的更终结果。
智联招聘的CEO赵鹏与投资方Seek矛盾已经激化,CEO一职已被董事会成员闪电取代。
而赵鹏在邮件中表示,董事会对其个人以及其他几位高管提出的免职理由是“莫须有”。有分析人士称,此事对于已经离开的CEO赵鹏而言或许是一个结束,但对智联而言却是一个开始,一个前路布满荆棘的开始。
IT商业新闻网记者从智联公关部负责人祝女士处确认了投资方已经介入公司管理的消息。当问及此次人士地震对于智联的冲击,该负责人表示智联董事会决定,现在处于缄默期为由,拒绝了采访。
邮件遭曝光 暴露CEO与投资人矛盾激化并非偶然
从智联招聘内部邮件可以看出,高层对立明显矛盾由来已久。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的根本无非是彼此利益发生冲突。高层分成两派互不相让,一时之间搅得众人一头雾水。
罗义华在邮件中称,假如有人想用非法组织的手段、阴谋的手段,将这间公司据为己有;想利用江湖义气搞小集团、拉帮结派,将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集中于少数野心家身上。他指出这是赤裸裸地盗窃股东的资产。
罗义华此番话用意不言而喻,并且他指出之前被解雇是非法行为。他表示,未经董事会的授权,一天之内,宣布将CFO、CTO、销售副总裁、技术总监予以解雇,这完全是非法的。
另一封给内部员工的邮件则来自公司董事会。邮件称,赵鹏先生在担任公司CEO期间,伙同雷卫明、陈旭、倪阳平等人的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公司的正常运作,威胁到公司未来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公开上市。并列举三条:
1. 阻碍公司调整法律架构,妨碍公司上市计划
2. 企图侵占公司财产,牺牲全体员工利益,谋求团伙私利
3. 在公司内部散布谣言,诋毁团伙以外高管,破坏全体员工团结,妨碍公司平稳运行
赵鹏在发给员工的邮件中也一一进行了回应,对于阻碍公司调整法律架构方面,他称自己是持有期权更多的高管,上市对他有好处,他没理由阻碍;对于企图侵占公司财产的说法,他的答复说,“也许有人这么干过,我本人没有”;至于诋毁团伙以外的高管,他的回应是“莫须有”。
赵鹏在随后的邮件中说,“管理团队与投资人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经营管理思路上的分歧”,但他“不能陈明管理团队与投资人历来曾有的分歧,冲突以及更近这次严重分歧的细节”。
据智联招聘北京员工向IT商业新闻网透露,目前北京员工情绪稳定,常工作并没有受到高层动荡事件的影响。
人事动荡拖累业绩 多年亏损两派争权夺利
不难看出如今的智联并没有把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而是内部人士斗争。祸起萧墙让其元气大伤,战斗力也随之削弱。智联的内讧让其处于萎靡状态,但是其同行诸如中华英才网和前程无忧,却正在一门心思地谋发展,有消息传出,中华英才网及其母公司美国在线招聘网站Monster正在秘密接洽智联招聘部分高管。
根据前SEEK数据,其占公司股份比例已达56.1%。以此计算,公司管理团队所持公司股权已经不到15%。由此可见,管理团队已经丧失控制权,变身为持股等待IPO的职业经理人团队。
另据智联招聘公布的Q1财报显示,其一季度已经实现盈利,广告收入超过1亿元。但是第一季度是人事招聘的高峰期,这种短期的季节性的盈利,并不能让智联走之前亏损的阴霾以及烧钱的怪圈。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第一季缎聘网站在品牌广告上的投入共为4000万人民币,这其中智联招聘的投入排在第一位,除当红女星徐静蕾外,智联又另签约人气女星姚晨作代言。评论人士称,欲罢不能的烧钱行为也让智联的盈利大打折扣。从智联建立之初,就可看出其一直是在“烧钱营销”的策略下,进行大规模媒体广告投放。然而,无奈的是在智联业务模式单一、盈利结构简单化以及“低价竞争”的大模式下,“烧钱营销”的策略并没有给其连年亏损的情况带来好转。
另外,近期国内外很多大企业缩减招聘职位,导致招聘网站的大宗客户板块遭受打击,招聘行业的萎靡不振,与对此发展有着美好憧憬的投资方心理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失去耐心而上演戏剧性逼宫也非罕见,在智联就曾有过先例,2009年外部问题没解决内部却先出了乱子,这也是为何会出现连创始人CEO刘浩都被踢出高层管理团队的“怪事”。从中可以看出其实早在其管理团队的大规模调整前,这颗“地雷”就早已深埋。
当然,也不只是智联,这种人士动荡在2009年也表现的尤为突出,09年初,中华英才网原CEO张建国宣布离职。年中,智联招聘原CEO刘浩离职,由Monster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爱德华接替;年末,前程无忧原CFO吕自强宣布离职。
艾瑞的相关分析报告中也指出,大部分外资通过收购进入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后,由于缺乏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只按国外盈利模式开发产品、服务并进行推广,这样反而导致运营总是很难达预期效果,而这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则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毕竟这些企业普遍都面临着跨国沟通、决策不畅的困境。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何在连续亏损多年后才刚刚盈利的智联招聘,为了争权夺利而会发生的这种内部两派“互炒”的闹剧,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智联管理层之间互炒的“闹剧”没有得到投资方很好的处理。这势必会给本已动荡、根基未牢的智联招聘雪上加霜。因此,智联招聘真的因为此次“内斗”致使整个品牌的受到负面的影响,智联的前途就变得更加地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