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窃喜,五六连续两月3G用户突破百万大关,赶超移动。但在德意志银行与大和证券看来,联通浑身解数所争取的3G市场份额却不足以弥补iPhone、LePhone因“天线门”、供应不足等形成的市场空缺、绝对净增用户不足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诚然,联通为了争取更多3G用户,真可谓机关算尽、不惜代价,从营销的重视程度到行销的推行力度,从手机终端到手机资费套餐都表现出势在必得之心。为了打好3G这场攻坚战,联通中高层召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会议,总部各部门、各子公司总经理以及百余规模较大的地市分公司总经理同聚一堂,研讨下半年发展方向。同时,联通的广告宣传也铺天盖地袭来。中央电视台、各地方卫视频道联通手机的广告俯拾即是;各大城市的机场户外以及北京、广州等地多条公交车体上联通的广告也是遍地开花。
适应不同消费需求,加大各资费套餐的补贴力度,实行高、低终端双管齐下也是联通此次3G攻势的重点。六档千元3G智能手机共同参与“预存话费送手机”合约计划。另外,5款联通定制的千元3G手机业已上市,明确定位于高端商务人士、强调档次和品位的打起手机也备受世人关注。
联通的种种努力给其带来了百万用户的惊喜,却也引发了各投行的担忧,净增用户减少百分之六的数据让人反思联通行为是否“急功近利”。由于3G用户在联通所占比例较小,投行计算结果显示,联通至少需要1000万户ARPU值在100元的高端用户,才可将公司整体ARPU提升1元,3G业务若要占据支柱地位,确实仍有很远的距离要走。
另外,联通实行的这种“用成本换收入、用成本换用户”补贴政策也并非长远之计。与以往不同,联通为了减少成本回收的压力,规避恶意欠费的风险,享受购机补贴的条件是用户必须事先预存话费。但专家计算得知,购机补贴的返还比例控制在20%-25%之间,相当于客户自己购机,联通给客户提供了7.5-8折话费折扣。明为高额补贴,可用户实际却没有享受到多少优惠。这种政策在用户狂热心态下比较见效,可一旦冷静下来,细算这笔账的时候,对联通的品牌印象就会大打折扣。而联通却要为这种对用户并非欺诈行为却遭到用户的恶性认知现象负责,对联通而言却是得不偿失。
同时,中电信因对新用户实行终端补贴政策导致2009年利润的大幅下滑的失败教训,联通亦应痛定思痛。中移动虽然也长期执行手机终端补贴政策,但其实行的是一种良性市场运作模式,享受补贴政策的也并非所有用户,其区别对待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品牌忠诚度。而联通这种靠补贴发展用户的政策不加选择,再加上本就不厚的“家底”如再拿资金硬抗,费力不讨好,到更后伤筋动骨了,想补牢却无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