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惠普五年,马克·赫德收获了投资者的信任和员工的敬佩,然而却难以阻挡他在新的三年续约没有谈完的时候引咎辞职。更早的性骚扰一说爆出不久就立不住脚,旋即惠普董事会对外宣称赫德提交了部分虚假支出报告,违背了“惠普商业行为准则”。
一位惠普内部员工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得比较突然,员工内部认为是高层斗争的结果。”因为所谓的性骚扰的投诉信正好在赫德和董事会就一亿美元的续约问题展开谈判时发生。而事件爆发后赫德仍获得了丰厚的“离别赠礼”——5300万美元的离职补偿、股票和限制性股票,未来18个月为其支付医疗费等。有分析师称如此丰厚的红包体现了赫德作为一名优秀首席执行官的价值,本身就说明赫德并没有犯过重大错误。而赫德所谓的违反商业行为准则的虚假支出只有2万美元,赫德2009年的身价达2,400万美元。
惠普以沉稳风格着称,但高层人事近年来风波不少,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连串事件实际上暴露出惠普高层内讧严重,离职的高管们都可能只是多次斗争后的牺牲品而已。
2005年,在与康柏的兼并导致股价大跌后,惠普董事会赶走了当时的CEO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一年后,惠普出现的间谍丑闻又导致董事会成员汤姆·珀金斯(Tom Perkins)和乔治·基沃尔斯(George Keyworth)辞职,导致董事会主席帕特里夏·邓恩(Patricia Dunn)下台。
一位曾在惠普任职的人士透露,惠普董事会早在2002年康柏并购案时就分化成两个极端对立的阵营,一派以锐意改革、特立独行的菲奥莉纳为首,另一派则以惠普创始人之子沃尔特·惠列特和普卡德为首,后者以守护“惠普之道”为己任。所谓“惠普之道”,是一种由该公司创始人传承下来的重视团队合作、彼此信任和尊重的企业文化。当年菲奥莉纳一意孤行要并购康柏即被视为违反了“惠普之道”,但那次较量中,败北的是沃尔特·惠列特;而到了2005年2月守护派又反败为胜,菲奥莉纳遭到“弹劾”,然而此后惠普董事会内部的分歧进一步加剧,邓恩上台之后,董事们的分歧依然存在。邓恩有时会抱怨基沃斯和帕金斯“挡道”,令她 使董事会现代化的目标不能顺利实现,而那两人也并不乐意看到邓恩上位,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由现任CEO马克·赫德兼任董事会主席。在随后对马克·赫德的任命上,董事会的意见也不尽统一。
业界还有评论家质疑:如果惠普公布的“违反了规章制度”一说成立,那么它的规章制度未免更让业界瞠目。惠普今年来遇到的风波不少,“质量门”、“翻新机返修门”……都没使赫德离职或者引咎,然后却被一个前色情演员的莫须有的性骚扰门而搞下了台?
也许《纽约时报》爆料的赫德下台原因可能更可信,这家媒体爆料称赫德下台与惠普当年的“电话门”事件关系密切。它援引美国《商业周刊》记者毕安可在他的书《大谎言:惠普的间谍活动、丑闻和道德崩溃》中的话说,马克·赫德在惠普董事会商业间谍案中涉嫌和辞职走人的前董事柏金斯联手,让惠普前董事长邓恩女士背黑锅辞职,自己则顺利坐上董事长的位置,玩弄权术颇为圆滑。“自监听门事件以来,赫德与惠普董事会之间已是貌合神离的关系,这也充分表明了赫德性格中所存在的不健全部分,因此他并不适合担任CEO。而赫德之后的在任期间,尽管他将惠普带到了顶峰,但由于他禁止惠普高管出任其他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招致了不少惠普高管的强烈不满。”《纽约时报》分析道。与此多少有些相互印证的是,董事会驱逐赫德的决定显然是单方面的决定,已招来惠普股东的强烈不满。
无论真相如何,赫德已离开,公司进入真空期,其竞争对手宏碁、戴尔、IBM等窃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