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反驳优视科技声明 UC乐园的确侵犯隐私
前,有网友爆出UC浏览器涉嫌侵犯隐私,UC浏览器所属公司优视科技当作出回应,称用户在使用UC乐园产品时,查找并邀请通讯录好友时,有明确用户提示和确认。
对此,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则对IT商业新闻网表示,所有装在手机上的浏览器都可以扫描你的通讯录,不过,项立刚认为,如果他没有泄露隐私做非法的事情,没有必要那么敏感。
不过,并非所有用户都同意项立刚的观点。对于该声明,一位用户表示,同意扫描电话本之前是没有什么邀请好友之说,UC在“隐私说明”里明明就是说“以便确认当前您的好友是否已经来到乐园”,这和乐园以外的用户没关系,UC并未告诉用户说“邀请通讯录好友”,但是,乐园之外的用户就被莫名其妙扯进这个关系里来了。该用户认为,UC要么是侵犯了用户隐私(这是更恐怖的),要么是侵犯了已经开通UC乐园的好友的权益(拿到人家电话本后偷偷做营销)。
此外,还有用户认为,该公司并没有明确说明操作的手法和技术,在回避关键问题。
优视科技:但见指责腾讯 不再回应侵犯隐私
对于用户的疑问,IT商业新闻网记者向优视科技求证,UC浏览器董事长雷军的手机处于无法接通状态;而优视科技UCWEB首席执行官俞永福,曾在微博中指责腾讯手机QQ桌面软件克隆了UC桌面,“从功能架构到界面相似度超过90%”,但对于记者就UC侵犯隐私声明的疑问的“@”,俞永福并未回应。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优视科技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祸水东引,转移舆论的注意力,将火力转移到已经被指责多年模仿抄袭的虱子多了不痒痒的腾讯身上。一方面试图将自身的危机转移,另外一方面顺手打击了竞争对手,一石两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关人士向IT商业新闻网表示,危机公关是现在企业的必备手段,不管UC有无转移危机的意图,但确实收到了这样的效果。目前,关于UC浏览器被曝涉嫌侵犯用户的隐私几乎没有人讨论,而腾讯再次遭受到了众人的口诛笔伐。
值得一提的是,当IT商业新闻网记者向腾讯北京公关部媒体总监刘世辉求证时,刘世辉第一反应即是记者要追问关于手机桌面的事情,不耐烦的说他昨天已经接受过IT商业新闻网的采访了。当记者告知他是将腾讯作为UC手机浏览器的同行,了解关于UC浏览器扫描用户手机簿的事情,而腾讯的手机浏览器并未被用户反映有此类问题,他才表示,对竞争对手的相关事宜不予评论。
律师:用户无选择权的声明也是侵权
北京市卓智律师事务所姚克枫律师认为,首先用户电话本确实属于隐私,而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种体现,是个人的而不是团体或社会拥有的一种权利,是一种与他人无关的,个体自我可以保留、控制个体信息的权利,是民事法律上的绝对权,中国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应受到足够的保护与尊重。姚律师向IT商业新闻网表示,UC是否侵权,要看用户是否有决定权,如果用户对是否允许扫描电话本没有选择权,不管UC是否说明要扫描电话本,UC的做法都属于侵权行为。对此,反应该问题的用户表示,“上传电话本这种漠视和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实在令人无法接受;作为用户,除了拒绝使用UC外,感到非常无力。”
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游云庭律师则认为,二次确认的设计,是UC必须考虑的。“涉及到朋友和联系电话等,一定要设计二次确认,至少要弹出一个对话框或者发提示信息,连中移动对SP都有扣费前要求二次确认的要求。但UC浏览器只是在用户协议中简单提了一下,就直接扫描了。”不过他认为,“UC浏览器的这种做法肯定是不规范的,但还不足以证明其违法。”
安全专家:UC不能保证不泄密
对于此次风波中的技术问题,一位曾经也在知名软件公司做过产品开发经理的业内人士表示,“UC的员工让我研究一下他们和腾讯的手机客户端的UC产品的架构和功能,随之的冷嘲热讽,似乎俺一点不懂软件”。该人士认为,目前此事已经属于公关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微软安全软件专家牛可则对IT商业新闻网表示,对UC手机浏览器产品不了解,没有使用过,所以无法判断其扫描用户手机簿的行为是否侵犯隐私。但对于UC“将手机号码加密成为一个唯一且不可解密的字符串”,牛可认为,如果加密强度级别不够,还是存在被破解的风险。而对于有业内人士提出UC公布源码的要求,牛可认为不现实。以下为对话:
问:UC在UC乐园隐私说明中称“将手机号码加密成为一个唯一且不可解密的字符串”,那是不是意味着就真的能保证不泄露呢?
答:需要看加密的方式和强度,如果强度级别不够的话,还是能被破解的。
问:有用户担忧说:在没有看到UC公布源代码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加密是否成功。那UC是不是需要公布源代码给用户看呢?
答:用户要求公布源代码的要求是不太合理的,更主要的原因是源代码需要专业机构进行管理。而且就算公布了,用户也不一定看明白。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