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03-3310 广州热线:020-85201720   网站专线:020-85201717

专题中心 联系我们

广州网站建设 网站制作 网站设计公司 广州腾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WHAT'S NEW?

新闻动态

致力提供国内性价比高的建站资讯

当前位置: > 腾虎新闻 > 近期动态 >

隐私保护成难题 遭人人网泄露信息当事人称“被联系”

腾虎网络:2010-10-19  阅读数:  分享到:
有媒体分析,目前,网民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在交友类网站上实名注册,很容易导致泄露个人隐私。网友若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骚扰,有意识地保护个人隐私十分必要。有业内人士支招,如果用户对网站的隐私保护有担心,那么在注册时,除了邮箱地址之外,其它的资料无需填入真实的信息。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得到好评,被指因噎废食。
 
不久前,网友一阁前碰上了一件蹊跷事。他的Gmail邮箱中收到一封垃圾邮件,来自某网站的团购摄影写真服务的广告。比较特殊的是,在这封邮件中,用户ID署名为“请使用真实姓名”。一阁据此判断,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为此,一阁写了《曝光人人网出售用户资料》一文对此事进行曝光,这篇文章在国内微博、Twitter、阅读器、论坛、SNS广泛传播,很快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关注。

人人网公关也造假当事人一阁称“被联系”

事发后,人人网称正在积极和报道中涉及的网友“一阁”联系,且已经联系上,并在帮他处理。对于报道中提及的人人网ID问题,千橡互动集团公关部总监王毅称:“我想可能是他在使用其他软件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如果是此类问题,我们可以帮他解决。但是首先来讲,这肯定是假新闻。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对外出售过任何用户的数据。”

但是对于以上公关言论,一阁表示并不属实,自己是“被联系”,他表示:“我没有收到过任何来自人人网的联系,包括邮件、QQ、MSN、电话等等”。

而后,或迫于舆论压力,人人网客服联系到了一阁。客服与一阁的谈话内容让一阁颇感无奈,当一阁问他的联系方式是客服从哪儿获取的,客服一句“联系方式是领导给的”颇让人玩味。据一阁透漏,他很少公开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在人人网的个人资料。

以下是人人网客服与一阁对话:

人人网客服:有有用外挂?

一阁答:我不用windows。

人人网客服:有没有用SNS同步软件

一阁答:自己写脚本同步。

人人网客服:有没有点各种应用的链接

一阁答:没有。

一阁提问:那你既然在调查隐私泄露问题,请问能否解释一下我的手机号码你是怎么获得的吗?

人人网客服答:这个是领导给的,我是客服不知道领导的做事方式。

到现在1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一阁向记者表示人人网再也没有和他联系过,也没说清楚Gmail邮箱泄露出去的原因。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第三方网站为何未经授权,怎么能够获取用户资料?从目前此事进展情况看,人人网虽然否认出售用户资料,但尚未查到造成“一阁”人人网ID被用在M团购网的宣传邮件中的真正原因。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陈东坡 律师

网民隐私被出已成行业潜规则如何保护隐私成难题

记者随机查询了人人网、千橡开心网、京东、千寻网、酷我网、网易、腾讯等网站的注册协议,发现除了京东和网易之外,其余六家网站的注册协议中,均有类似“××网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网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网有权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的内容。

“点击合同从本质上讲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合同,”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马远超律师直言不讳地说,“注册协议这种点击合同都是由网站制订的格式合同,自然会在条款中免除或减少自己的责任,同时谋求自身利益的更大化,从而有可能损害用户利益。不明确告知用户究竟将其个人资料转交给哪些第三方使用,就是非常典型的不平等条款。”

也有评论人士认为,隐私问题已经凸显,就在于出现隐私问题的商家如何及时弥补这个问题。在这个方面,同样是社交网站的Facebook的经验举措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处理问题的速度十分迅速。10月18上午消息,在媒体披露Facebook的一项严重漏洞可以使非注册用户查看隐私数据之后,德国的数名部长在周指责Facebook未能保护用户隐私。Facebook市场开发主管兰迪•扎克伯格对此表示,用户隐私是该公司的第一要务,并立即展开行动,推出隐私控管。兰迪对隐私控管功能介绍说,用户可以控制要给谁看。甚至可以挑选个人网络中的特定人选,可以设定名单。而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Facebook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该人士进而认为,面对类似的问题,人人网用户一阁遭遇隐私问题已经一月有余,却仍然没能得到一个明确的说法,问题也被搁置下来没能解决,实在令人痛心。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不仅仅只是社交网站,非常多的网站在用户注册协议中均有隐私保护的条款,而根据这些条款,网站可以将用户资料“合法”透露给第三方。搜索引擎靠出售用户使用习惯获利,视频软件靠用户分类信息获利。互联网公司获取用户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致使无良企业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用户资料,可怜的我们已经被贩卖被出售,安全感已经愈发地离我们远去。

从司法保护向行政保护转变 或是公民隐私权的曙光

有媒体分析,目前,网民对于个人的隐私保护意识还很薄弱,在交友类网站上实名注册,很容易导致泄露个人隐私。网友若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骚扰,有意识地保护个人隐私十分必要。有业内人士支招,如果用户对网站的隐私保护有担心,那么在注册时,除了邮箱地址之外,其它的资料无需填入真实的信息。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得到好评,被指因噎废食。

如何有效地对隐私进行保护?IT商业新闻网的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陈东坡,他坦言,在我国《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法规来保障公民的隐私。一般涉及公民隐私被侵犯的情况,都是按照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处理的。而在今年7月1《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明确规定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一种历史性的飞跃。但《侵权责任法》是民事基本法律,与之配套的法规也还并不够完善,实用性有限。

陈律师还举例,IM应用程序收集用户资料及访问轨迹,对其进行营销分析,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在谈到网民隐私问题的时候,曾提隐私涉及法律问题:谁可以来界定隐私权?谁可以来认定侵权事实?目前相关的法律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公民维护自身的隐私权益一般也仅有民事诉讼这一途径,但是个人的起诉对于强悍的大公司来讲显然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的。大多数人都是不了了之,放弃维权。

外国对公民信息的保护法是相当完备的,美国在1971年即通过了《隐私权法》,对隐私的定义、公开条件、惩罚措施作了规定。软件不得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随意扫描该程序之外的文件,如不正当利用公民隐私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譬如,Facebook对于质疑之声就要迅速做出反应,在短短一天内解决问题,对隐私权的重视可见一斑。

陈律师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没有几个人有时间、有精力、有资源与这些占据优势的公司较量,更终公民的隐私权往往被牺牲。那么隐私权的保障,还在于相关法律的出台,将现有的司法保护转向行政保护,让政府力量介入,这或是公民隐私权的曙光。

官方微信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福元南路4号达维商务中心2305
销售热线:020-85201720  85201717  或 400-603-3310

版权所有:广州腾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7314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101号